好德聊聊天3 – 德國找工作,利用過往經驗連結未來的工作

 In 德國職涯分享, 找工作準備

 

這次好德聊聊天邀請到目前正在Wirecard從事product management的N同學以及另外一位在Hilti做全球供應鏈管理工作的M同學。希望透過她們的經驗分享,可以給各位關於Fintech和Supply chain產業的insights,其中她們也分享了如何找到這份工作的經驗。

 

請兩位分享當初找工作的心路歷程

M同學過去曾在鴻海待了四、五年,後來決定來德國發展,從柏林的SRH以第一名成績畢業之後,進入了德國的Hilti做全球供應鏈管理的相關工作。M同學分析start-up和大公司面試方式最大的不同在於:新創公司有很多關面試(6-8關),也會考很多excel題庫和business cases,著重於面試者的臨場反應。而大公司的面試會比較看重面試者的個人特質,像能否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處,面試關卡也比較少,通常只有3關。M同學也分享,她會花了很多時間研究公司的資料,像是公司財報、倉庫位置與運作模式等,所以她每封cover letter的內容都不太一樣,都是根據不同公司去寫。另外,在研究的過程中挖掘她認為現在公司可以改進的地方,並在面試時提出自己的想法,讓公司感覺自己是個有充分準備且有想法的人

 

當時M同學總共花了八個月的時間才找到這份工作,她自己也沒有預想到會花這麼久的時間。M同學總共投了114份履歷,最終只拿到8家面試。她提到,其實當時有幫自己設一個停損點,如果一年之內都沒有找到工作的話,就打算回台灣。另外,她認為在找工作的時期,還需要有別的生活重心,像是M同學在找工作的時期考過B2的檢定,因為如果每天一直在投履歷然後收到拒絕信,其實會覺得人生很沒有希望,也很憂鬱。M同學也建議大家在投履歷時其實不需要侷限於某些特定產業,著重在function上會來的容易許多

 

另一位N同學過去曾有在泰國和台灣工作的經驗,後來來德國追求MBA學位,並在去年八月開始了在Wirecard 的學生工工作。過去N同學並沒有任何跟payment相關的工作經歷,但她將過去在product management和marketing communication 領域的工作經驗與現在工作做連結,在面試時展現自己對payment service領域的理解。因為她認為不管是之前在物流公司做B2C還是在音樂平台公司的product development經歷,其實都是一種service的概念,即對外與對內的服務,所以N同學也提醒大家有一些東西是需要自己去發想與連結,就會發現不同領域可以leverage自己過往經驗的地方。

 

Note:好德認為在找工作上這是非常實用的一個概念,去探究自己過往工作經驗的「本質」是什麼,越去探究核心,就會發現很多核心技能與概念都是相通的,即使產業不同,但業務範圍Lob (Line of Business)都大同小異,只要抓準這個概念,在面試中可以更容易的去說服對方自己有相關的能力與經驗。

 

請問M同學建議對供應鏈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做什麼準備呢?

如果有機會的話,當然是建議同學可以先累積和供應鏈產業相關的實習或working student經歷,也可以在學校多參與一些專案來增加實戰經驗。另外,供應鏈領域有分營運和策略兩方面,通常營運不需要太多工作經驗,因為主要工作是看卡車有沒有來、運貨有沒有問題等實際物流操作,通常這個領域德國人會比較多。而M同學現在主要是負責制訂策略的部分,這個領域比較適合外國人,需要跟很多部門溝通協調,要有很好的組織架構與整合能力,M同學認為這兩個方向是有層次的差別,如果一開始想先從營運做起也沒有關係,但之後要轉到策略會比較有發展性。

 

N同學拿到不少實習的offer,請問妳是如何在這些公司中做選擇的?

N同學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清楚自己想要什麼。N同學希望在工作中可以學習到很多東西,也很注重未來的發展性,所以對每間公司做了深入調查,像N同學會去LinkedIn看面試官的的背景,從中去看有沒有自己可以學習的地方,如果在某些能力上,自己其實已經會了甚至是懂得比他們還多,N同學就會先排除這些公司。再來N同學也去看公司員工的背景是否國際化和多元,從中判斷待在這間公司對於外國人是否有發展性。

 

請問N同學是如何和老闆討論轉正職和package的?

N同學建議如果要談轉正職的話,可以約一個比較causal的時間,並且要提早談。N同學於去年12月時先跟老闆約了一個午餐,當時他們很輕鬆地聊天,聊N同學過去的經歷與想法等,到最後才跟老闆提出轉正職的想法。老闆當時態度很正面,並說可以之後再約談一次,於是N同學也很積極地設行事曆預定2月再跟老闆談的時間。到第二次談的時候,老闆跟N同學說透過上次的聊天,讓他對N同學更加瞭解,雖然他現在的部門沒有缺人,但他們公司有另外一個負責全球的團隊很適合N同學,想推薦N同學去那邊。這個新的產品團隊會把產品發展到亞洲,經過考量後,N同學認為拿下這個正職機會對她未來的職涯是很有發展性的,所以最後決定接受這個機會。

 

Note: 好德建議學生在找實習時,不一定太侷限於追求大公司和品牌,因為其實大公司員工比較飽和,相對比較少有轉正職的機會,而中小型或新創公司還在努力發展,通常會有比較多轉正職的機會。大家在選擇公司時,要去看產業、自身想發展的領域,與其進入大公司做一個不太相符的領域,倒不如去小公司做相稱的工作,因為你的實際經驗(非書面知識)會更大地影響你之後找工作的狀況

 

至於該如何談package,N同學事先做了一些調查,像是Stepstone的薪資報告等。而她提出的薪資範圍剛好很符合公司的需求,所以就直接送去人資部做審核。像她另外一位同事提出的薪資比較高,所以就有被砍一些。她認為基本上只要不要高出市場水準太多,公司都會蠻尊重你的薪資意願。

 

Note: 好德認為在談薪資的時候千萬不要妄自菲薄,一切以市場價為基準,德國有非常多的工會(ex: IG Metall),薪資水準都已經定好了,再去看看自己的經驗是否有可以幫工作加值的地方,進而要求更高的水平,此外在提薪資的時候,千萬不要提供一個範圍,直接給定一個數字,以避免公司直接給你範圍的最低薪資

 

M同學具有許多跨部門合作的經驗,請問在跨文化/部門溝通上有沒有什麼訣竅?

M同學提到「觀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公司有非常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要能順利地合作需要知道每個人習慣的做事方式,投其所好,千萬不要用自己的刻板印象來判斷,當找到對方喜歡的工作模式,合作起來會非常輕鬆。例如很多時候會需要跟其他同事催資料,透過一次次的email寄送也無效,最後她在每個人的行事曆上約定一個時間來繳交資料,因此順利達到她的目的。

 

參與者提問:MBA學生因為有工作經驗,也適合在畢業前去做實習嗎?公司會不會覺得你太老且定型了?

M和N同學都認為在德國實習經驗很重要,即使是有多年工作經驗的MBA學生,也不要「放不下」自己的包袱,在德國學生實習很普遍,有非常多公司也會接受MBA的學生來做實習,而考量到有工作經驗,實習的工作內容也會相對比較深入一點,N提到實習生有個優勢,除了有機會表現自己,也因為實習身份的關係,可以表現「不懂」,相對於正職工作就是上戰場,公司對你的期待會不一樣,而當你可以leverage你的工作經驗,做出超過實習生應有的水平時,可以很容易讓你脫穎而出。所以重點不是年資,而是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利用機會來表現自己。

 

參與者提問:身為亞洲人,為了求表現,我應該要主動接下老闆給的所有任務嗎?當遇到工作太繁重的話該怎麼辦呢?

M同學和N同學都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如果工作太多,其實是需要主動和老闆談的,這樣才能知道老闆的優先順序是什麼。像是N同學之前有一段時間,一邊要幫原本的部門工作,一邊又要接另一個部門的工作,其實相當吃不消,快到極限時,N同學便主動的跟老闆提出自己的工作量太大,老闆便直接幫她請了一個實習生來減少工作量。所以當發覺自己快要溺水時,一定要勇敢求救,讓老闆知道你的狀況,此外有時候你認定的工作優先順序,不一定跟老闆認知的一樣,有時候做了很多,但沒有解決老闆的痛點,反而事倍功半,這方面一定要聰明的詢問與了解。另外,N同學也認為如果真的想要多做事的話,要懂得聰明的選擇並表現,讓公司看到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一昧地默默做事。

 

希望以上的經驗分享可以提供大家更多不一樣的想法,祝福大家在找實習、工作上都能一切順利!

Recommend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