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德專訪 — 從北非到德國的供應鏈女孩

 In 好德專訪
 

“從來就不相信努力一定有成功; 但我相信,不努力就一定不會成功。

唯有跳脫舒適圈, 才能知道自己可以飛多遠。

過去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會牽動未來的人生方向,

強大的執行力會為自己創造許多未知的機會。”

 

這次很高興能專訪我們的產業諮詢顧問Min-Han,她是一個非常開朗且樂於分享的人,一開始的她就讀經濟系並雙修阿拉伯語言學系,從北非留學到現在德國從事供應鏈管理的工作,這其中有很多有趣的經驗,勇於突破舒適圈的她,努力地鍛鍊自己,吃苦當吃補,最後順利在德國找到理想的工作崗位,她的態度非常值得我們效仿,讓我們趕快來看看她的故事吧。

 

問:為什麼當初會選擇來德國念書呢?

答:從來沒想到會來德國唸書, 也不會想到29歲才開始學習一個新的語言, 更沒想到德國會成為自己完成夢想的起點。

 

來德國主要是有兩個原因,一是自己從小就有到國外留學的夢想, 二是覺得在原崗位未來的發展性有受限。所以,我決定在自己事業最頂峰的時刻離開了。原本以為自己會去唸個英美的MBA, 但心中總覺得投資報酬率不高(美國好學校的學費加生活費都要超過三四百萬,但也沒保證一畢業即就業, 且自己待過美國也知道沒有綠卡,真的很難找到工作),也不願全職準備GMAT。意外在網路上看到一位女孩分享在德國念書及就業的文章,念頭一轉,相較英美的高競爭壓力, 德國是在唸書或就業對華人來說比較冷門的市場, 相對競爭比較小,所以就申請了和她一樣的學校SRH Berlin,中間一度因為雅思一直沒考過還怕去不了,最後努力到第三次才考到學校要的成績,而順利來到了德國。

 

一個無心抽柳的德國留學,卻讓我跟身旁親友推薦不已。有心到德國留學台灣學生,我自身是非常鼓勵。

 

問:你大學是念語言相關科系,然後到現在做供應鏈相關工作,可否分享一下你的職涯發展過程?

答:大學意外進了阿拉伯語系,雖然後來應父親要求與考量就業發展所以轉系到了經濟系,但仍然沒有澆熄我對語言的熱愛,所以決定再回來雙主修阿語系。也促成了在大四那年一人到北非突尼西亞留學一年的趣事(還跑到約旦和敘利亞旅遊), 更沒想到北非的這個經歷, 成為我往後履歷上的一大亮點。

 

我第一份工作是到大陸的工廠裡做iPad business project manager,而且一做就是五年。因為有了北非的經驗,自己對環境上適應力相對比其他人好很多。很感謝遇到疼惜我的好老闆們和具有挑戰性的客戶們,讓我在那五年累積了可能人家需要做了十年的經歷,到不同國家城市(美國, 中國深圳和成都)去管理團隊, 累積人脈和異地生活。在一個全世界最大的代工廠並與最頂端客戶合作,那種資源與視野是很多小廠所不及的。當然也因而為我奠定了工廠流程與供應鏈的深底子與結緣,也才發現在這領域的工作職缺其實很多, 因為供應鏈裡牽涉到許多部門的合作,加上所有市面上的產品也都需要供應鏈來背後支撐,不管那個產業,即使之後科技轉成AI 或者自動化,這塊領域還有許多發展性,也較不會在近期被淘汰,所以我決定繼續往供應鏈發展,把過往的經驗當作在德國職場上的競爭力。

 

問:為什麼選擇柏林當作你的留學地點?

答:柏林,是一個很特別的城市。有許多歷史的遺跡,卻也是歐洲最夯的新創城市。

 

有聞名的傳統柏林愛樂,也有著流行Techno music(高科技舞曲)和夜店文化。便宜物價(比台北生活還便宜),異性同性雙性戀的自由風氣,吸引著歐洲各地的年輕人前來,路上鮮少聽到德文,反而街上咖啡廳裡店員間充斥著都是英文。難怪, 連德國人都說:柏林不是德國(也就是柏林人的特性是與大家對德國的刻板印象是有所差距的)。在這座城市待了將近兩年半,學到最多的是生活的態度和與人的相處。

 

學業上比自己想像中的簡單(SRH Berlin部分課程是給沒有商學院背景的學生,而那些都是我大一大二就修過的課程),有幫助的是訓練大量看英文文章的專注力和寫報告的能力(也幫助到之後寫論文),另外多餘的時間,我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有了工作經驗之後,對於學業成績就沒像學生時期一樣斤斤計較(因為功課第一名與工作表現好不好我覺得沒太大關聯),反正就盡其所能不愧於己就好。

 

問:在德國實習的經驗與文化差異?

答:或許是以往工作經驗的加分以及Apple (蘋果)客戶的推薦函,所以我在短時間就找到全球前100大的德國知名公司Robert Bosch Power Tools GmbH (博世電動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的實習。原本,以為有工作經驗做實習應該是駕輕就熟,但沒想到也是花了一段時間(竟然也有撞牆期)學習不同的系統操作與適應德國人的做事方式(在物流部門裡我是唯一的亞洲人,90%的同事都是德國人)。在三個半月的實習裡,大大改變了我對以往工作的觀點。

 

一是他們的員工訓練的重視,我只是個短暫的實習生,但我的直屬主管卻幫我排了20幾個一對一的學習 課程,讓我有機會了解其他部門的工作內容與模式,也安排了自動化倉庫參觀、生產線與機械操作的課程。另外大部份的工作內容都有訓練學習手冊,所以即使有人員流動,也可以很快的接軌。

 

二是對工作效率的重視,在敝單位只要能系統化的報表,一律要學習把它程式化(例如:Excel 的 Macro 編程)。因為歐洲人不愛也不鼓勵加班,所以做事要更有效率才能準時下班去過私人生活。所以有種上班就是上戰場的感覺,但好處就是可以下午三四點就下班,星期五更是下午辦公室空蕩蕩。

 

當初會找實習,一方面也可以讓自己多了解歐洲工作的生態,另一方面是希望可以與企業合作寫論文,我希望可以寫個實際運用而非只是枯燥的理論。三個月與Bosch合作的論文可以排名我人生遇到的前三大挑戰,因為很多資料要自己一個人去驗證以及建立模型,就像是從0到1的過程,加上公司給的壓力(公司希望我提供的方案是能夠成功解決他們目前的難題,而不是是告訴他們這個方案不可行),所以我就一直在失敗中打轉去尋找最佳的變數 。最終,在無數的淚水過後,最後的作品不但滿足了公司的高標準,在學校教授那也拿到了滿分。意外地,我以第一名的殊榮畢業了。

 

問:找正職工作的心路歷程?

答:原本以為藉著過往的工作經驗和出色的學業成績,並帶著德國知名企業實習的光環,找工作的道路可能會順遂些。沒想到,卻沒自己想的沒那麼容易。在全職找工作期間的八個月裡,我總共投遞了114封的履歷,爭取到11個面試機會(8家公司和3家獵人頭公司),拿到2 個工作錄取。每次面試完,我都信心滿滿,但最終都是因為沒有流利德文而被刷下了。會失望嗎?當然,但不會沮喪到否定自己。

 

因為對我來說,流利德文屬於不可控因素(我深知無法與德文是母語的人競爭)。本來,我就選擇一條不輕鬆的路,因為應徵都是供應鏈的職缺,而這大部份需要流利德文,但也有少部分只要求英文就好,而德國人會英文也是事實。找工作一段時間,就開始調整自己心態,設了一個停損點,如果還是沒有結果,就回亞洲,這樣自己不會遺憾沒有努力過,也不至於讓自己的履歷上有太大空檔而影響之後的道路。

 

再來,也不是非待在歐洲,如果這裡沒有更好的就業發展,那我也寧願回亞洲去,沒有必要貪圖歐洲生活而屈就一個沒有發展的工作。把心態調整好,得失心也變得沒有這麼重,自己的情緒也會比較穩定些。在找工作的期間,也去把德文上到最高階級,並去考了一個B2證書(相等於台灣德文系的畢業標準),也修了線上免費編程課程。

 

當自己都準備好的時候,有時就是差了個機會與運氣。沈住氣,是我在找工作中學習到的。因為機緣常常是需要等待的,當機緣來的時候,你會慶幸自己堅持了,也才發現一切都是在最佳的時機才能夠成事,來早、來晚都會錯過。之所以有這種深刻感觸,是因為最終,我拿到一家國際大公司Hilti的供應鏈管理職缺,這家公司以及主管們的惜才讓我印象深刻,論工作內容和薪資福利都可以說是我投過公司的上上之選,幸運拿到了無限期合約以及可以申請歐盟藍卡(給非歐盟專業人士或符合高薪資標準)的資格。

 

<學費&生活費>

論學費,德國大部份的公立大學都是免學費的,你只要一學期繳學雜費(包括交通費),大約300歐左右; 很多學校碩士學程(尤其商學院)有提供蠻多英語授課的選擇(我當初就是上英語學程),大學部則是比較多的德語授課。

 

生活費則是看城市而異,柏林相較其他大城市(例:慕尼黑, 漢堡,法蘭克福, 杜塞道夫等)是便宜許多,以我為例, 一個月生活費(吃,應酬費,健身房)+住宿費1000歐(約三萬五)有找。這樣一年的生活費也才不會超過50萬。

 

我自己兩年碩士念完, 全部花費約150萬台幣(其中包括私立學校學費70萬台幣和生活費約80萬台幣(還跑到許多歐洲國家玩耍))

 

<實習&就業>
德國許多公司都提供給國際學生實習的機會(有只要求英文即可), 因為很多學校都有要求畢業之前必須有一學期要實習。我本人覺得這是個很好的政策, 讓學生可以提前接軌外面世界並有些初階概念,也可以在你的履歷上加分。

 

之後, 如果你是在德國拿到學歷,畢業之後,你可以申請18個月的找工作簽(只要申請即有,政府完全不刁難,因為德國政府真心希望有用人才可以留在德國貢獻)。有幸找到工作後, 聽說你之前繳的學費和學德文的費用,政府會退一部分的金額當作你的免稅額。工作簽證滿兩年並德文程度達B1,則可以轉成永久居留證,相較其他國家,這個時間非常優惠。

 

延伸閱讀

SRH全英語管理學程學士

SRH Berlin學程暨學校簡介

 

想多了解德國供應鏈的工作嗎?歡迎利用我們的網頁,找產業諮詢顧問聊聊!

我們也提供SRH Berlin的免費諮詢,有興趣的學生們歡迎進一步向我們索取資訊。:)

Recommend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