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生醫博士學程申請心得

 In 學校申請分享

德國博士班的申請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項目,這次謝謝B學生來分享申請博士班的過程以及和好德合作的經驗。從他的經驗我們也看到了努力與機運真的是缺一不可,除了B非常堅持不懈地精進外,好德顧問在德國的人脈也起了關鍵作用,成功幫助B同學達成目標。我們也希望藉由B同學的經驗讓更多人在申請德國博士班時更有想法,增加錄取的機會,同時也鼓勵大家,申請挫敗時千萬不要氣餒,持續修正並且適時尋求外在協助,最後一定可以達到想要的結果。

廢話不多說,以下正文開始!

 

學經歷:

台灣大學獸醫學系 研究助理 03.2020~12.2020

台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 分子生物學與病毒 碩士 09.2017~07.2019

台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 學士 09.2013~07.2017

 

時程:

第一次申請 09.2019~01.2020 Rejected

第二次申請 10.2020~11.2020 TUM Accepted

 

申請心得

在碩士班期間已經確定了自己想去德國留學的志向,因此碩士班一畢業就開始了我的第一輪申請。第一輪的申請沒有選定特定領域,無論是病毒學、免疫學、神經科學、老化醫學等等,只要和分子生物學扯得上邊的學程我基本上都申請了。除此之外,我還選定了許多病毒學相關的老師,寄信詢問實驗室是否還有空缺可以收學生。但在第一輪的申請中,不僅回信的數量很少,收的回信也多半是拒絕信。在2020年年初時,新冠疫情爆發,在就算申請到也沒辦法馬上出國的考量下,我決定先去當一陣子的研究助理,累積自己的實力並更新CV。在這段期間,我很幸運地累積了很多以前沒有的能力,同時我也重新審視了自己的申請文件。

 

脫離申請的當下再來審視,可以發現許多待改進的缺點,很推薦在申請卡關的人試試。

 

我發現在我的文件中,我不僅沒有表現出自己的優勢,也沒有好好地向別人推銷自己。後來看過其他人的文件發現,可能你有很多的經驗以及很好看的履歷,卻沒有以正確的策略向別人推銷自己,以至於別人看不出你的這些經歷是否可以為團隊帶來幫助。

 

透過女朋友的介紹,我找到了Gut! 好德,想請他們輔導博士班申請。好德輔導過很多商學院的學生,對他們來說我的領域簡直是外星世界了。那為什麼我不是去找一些專門的留學代辦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我想要學習如何包裝自己,在專業的領域我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補足,但在推銷自己這一塊我相信是可以從好德的協助中得到的。

 

他們即使知道跟我合作的過程會很辛苦,但還是願意試試看,這一點我蠻謝謝他們的。針對他們不熟悉的生醫領域,我的顧問Steve也花了許多時間去和已經在慕尼黑讀博班的前輩們交流,同時也介紹了幾位學長給我認識,這些人脈可以說在我的申請過程中佔了很重要的角色。除此之外,我也寄信給幾個在網路上分享留學經驗的前輩,向他們說明我的狀況並請他們給我一點建議。前輩們人真的都很好,即便未曾謀面也願意回信給我,很謝謝他們。

 

在合作的過程中,我和Steve有許多的對話,無論是向他解釋我的研究或是他向我分享以主管的角度所看重的重點,從討論的過程中學習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以前沒有想過的問題。我們是以IMPRS-LS (International Max Planck Research School for Molecular Life Sciences)和DKFZ(German Cancer Research Center)兩個學程的申請當作目標,我也同時把修改後的CV和cover letter寄給有興趣的教授。

 

第二輪的申請我將領域限縮在和我碩士班研究最相關的分子生物學和病毒學的領域(這有一點賭氣的意味,我就不相信德國這麼大,沒辦法找到一份病毒學相關的研究工作!)在cover letter上我也下了一點功夫,我先去BioRxiv的網站搜尋教授們正在進行的研究,不過德國教授實在太不喜歡更新網站了,在網站上看到的往往不是他們現在做的最新研究。我在動機信中提到他們的研究,連結到我的經歷可以如何幫助團隊。查網站大家都會,但你是不是有真的去了解教授目前的研究才是關鍵。此外有一點我覺得很特別的是,德國教授們不喜歡更新網站,卻很喜歡發Twitter!?從他們的Twitter中也可以找到一些信中可以提到的話題,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酷的點,還能順便練德文,推!

 

即便和第一年一樣開始並不是那麼順利,仍舊收到很多拒絕信,但我發現即便是拒絕信,這一年的回信更像是教授真的看過了我的文件,思考過現在實驗室的capacity而拒絕的信。這讓我的絕望感降低了許多,這代表我的履歷其實沒有那麼糟,我只需要一個機會。但不得不說機會來的時間點都蠻奇怪的,我在一個失眠的夜晚收到了一封接受的回信,而我等這封回信已經等了兩個禮拜了,我都幾乎要放棄了。更巧的是,Steve介紹給我的其中一位學長就是這個慕尼黑工大團隊的博士生,幾個小時前我才在向他詢問該研究室的狀況。從這個機會的到來,經過了和教授的面試,申請了兩個獎學金,到申請簽證,這一切都在一個月內發生。我那麼積極地和老師聯繫並且完成申請事項都是因為我知道我必須好好抓住這個機會,因為下一次機會不知道何時才能再遇到。

 

那時候的時間點是我丟出了IMPRS-LS的申請,正在準備DKFZ的期間,因此我最後其實也只丟了IMPRS-LS的申請,雖然在12月左右的時候還是收到了拒絕信,但我那時候已經準備來德國了。以下我歸納出了第二輪的申請我做出的改變和收到offer和rejection的可能原因:

 

<改變>

  1. 以第一輪申請的經驗為借鏡,充實自己的履歷。(切記你去當RA不是為了填補空擋跟賺錢的,你要挑一個可以為你的履歷加分的位置)
  2. 找出自己文件中的弱點,並向專家尋求協助。(每個人的狀況不同,如果你已經很會推銷自己了但英文文法很差,那就應該去找母語人士或英文老師的協助。)
  3. 將目標限縮,才能將力氣花在最適合的地方。(德國尤其是這樣,只能說隔行如隔山,網路上看到說德國跨領域很難的文章都是真的)
  4. 不要害怕問問題。(每個人的經驗都是很寶貴的,只要問到一個人肯分享他的經驗都是賺)
  5. 從不同的地方去了解教授目前的研究。

 

<收的Offer的原因>

  1. 機運!(這真的不騙,你準備的再好,你還是需要一個機會,就跟Michael Jorden一樣,把自己準備好,盡你所能地尋找機會,並等待機會的到來)
  2. 研究題目符合,並可以為團隊帶來正向幫助。

 

<收到Rejection的原因>

  1. 研究題目不吻合。(其實我會收到IMPRS-LS的拒絕信我完全不意外,學程裡面的老師都是做免疫的,有那麼多免疫學的人才,為什麼要一個轉攻病毒學的人呢?當然如果你有很好的連結性也是有很大的機會的,只是我的連結性不夠。)
  2. 時間不對。(教授可能對你很有興趣,但實驗室現在就是沒辦法收更多人或是剛好沒有經費,那也沒轍)

 

最後還是要謝謝女朋友、Steve、學長,家人、跟願意回我信的前輩們,申請的過程即便辛苦,還是會變成未來最好的養份,希望正在申請的朋友們都能克服焦慮與自我懷疑,加油!

Recommend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