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德國留學與工作經驗分享之一:一開始的留學生活融入
小編當初第一次來德國的時候是以大學交換學生的方式,對於第一次出遠門生活的我來說一切都很新鮮。我提早在夏季語言學校開始前一個禮拜到了Mannheim這個大學城,我住的宿舍區不靠近學校,算是比較偏僻的地方。
還記得第一天到了宿舍區把東西都安頓好之後,天色尚早,就在宿舍區附近走走,因為是暑假的關係加上尚未開學,宿舍區都沒人,再加上地點偏僻,頓時覺得有點荒涼,還好當天晚上有受邀到一個德國朋友(大學時接待的德國交換學生)家吃飯,讓我在德國的第一天還算劃下了不錯的句點。殊不知,接下來的幾天才是挑戰的開始。
當新鮮感逐漸退去之後,隨之而來的是孤獨感,是的,宿舍區這裡沒有學生,就算有,我也不認識任何人,也不知道哪裡可以去,這個時候才開始體會到“現實”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吃了幾頓泡麵之後,我開始張羅廚具以及食物,在台灣從沒煮過飯的我,第一次進入德國超市買菜時,我站在菜架前看了老半天,看著一個個陌生的德文字,我竟然不知道該怎麼買菜!我花了一兩個小時在超市裡,試著買了一些我“看過”的菜以及調味料,回家開始第一次的下廚,想當然爾,第一次的滋味不怎麼美味。
過了幾天後,日子終於迎來了改變,語言學校開學了!慢慢地宿舍來了從台灣以及不同國家的交換學生,我終於開始有了社交生活,也慢慢的跟不同國家以及德國人有了更多的交流經驗。
一開始的國際交流經驗是這樣的,雖然我的英文能力不錯(托福98分),但碰到幾個來自美加的交換學生,我光聽就很吃力了,也完全插不上他們的話題,而他們也不會因為你而減慢說話速度,很快地他們就會覺得你無趣,也不太想搭理你。而德國人的圈子也不惶多讓,德國人除了很慢熟之外,一般來說德國人也不會因為你的存在就全部人跟你講英語(很多德國人對說英語不太有自信),所以很多時候你就只能發發呆、陪陪笑,而這樣的情況對於一個人的社交自信心會有很大的打擊,在國際社交上受挫,你就會開始回到同溫層,也就是你最熟悉的華人圈子,所以很多人就會變成雖然出國留學,但混來混去都還是在說中文,而很多留學生也因為語言能力障礙導致生活融入不順,因而過的不開心,這是每個留學生出國後都有可能碰到的狀況。
交換學生大約半年的時間很快就過了,除了一開始適應花了一點時間,總體來說,因為課業壓力不大,過的其實很開心,至於之後的碩士生活就是完全不同的樣貌了,且留待下次分享。這一次的經驗打開了我人生的另一扇窗,為我後來回德國念碩士以及留下來工作鋪路,這也是後話了。
回首過去,我會給第一次來德國(出國)的留學生一些建議:
1. 培養好語言能力(英文,ideally德文)
2. 不要害怕孤獨(孤獨會讓你迅速變的更成熟)
3. 準備好常常需要“陪笑”(一回生,二回熟)
4. 先學一下怎麼做菜:)(必備技能)
5. 放輕鬆,給自己一點時間與空間(不要急,不要一開始給自己太多壓力)
6. 跟華人混也沒關係,不要有罪惡感(全世界的留學生都是跟自己熟悉的混)
7. 打開你的心胸,去認識不同的文化(非常重要)
在異鄉生活並不簡單,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會讓你覺得自己怎麼跟生活白痴一樣,但這些都是很正常的,都是每個前輩們會經歷過的,慢慢地你會從這些事情中成長,漸漸的把這個新的地方看成家,當你有這種感覺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德國在你眼中,已經不再像當初那麼生硬且艱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