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在德國半工半讀念工程碩士的經驗
德國的校園,是一個強調學習規劃自己時間與未來的小型社會之縮影。上課不點名、不要求寫功課,甚至沒有規定學生每學期要上什麼課、要修幾門課…,但看似鬆散的教育中,課堂的同學,都已悄悄的為自我人生職涯規劃了初步方向。
筆者以自己在慕尼黑工業大學讀工程碩士的經驗,分享所見所聞。
在德國讀書學費少之微乎其微(只有些許的學期費),但是這不代表大學可以任你玩三到四年,德國的大學部退學不手軟的(理工科尤其),所以在這裡學習並不是很輕鬆!碩士部分,同學們的年齡與經驗分布很廣,因為他們很多都有實習或工作的經驗,進而了解自己的需求,以此專精研究方向、豐富職涯發展,這些都是很常見的現象。
來了就全力以赴
留學德國好處之一,就是可以自由地規劃自我學習的時間與進度。這裡提供很多學習的機會,讓自己可以探索未來的職涯。如果有計劃在德國就業或是持續往學術界學習,不仿在學生時期,就慢慢鋪路前進。
一般而言,碩士生畢業後主要往以下兩方向發展:
[畢業後往業界]
因為筆者自己是往這個方向走的,所以會有比較多洞見與經驗。
萬事起頭難!剛畢業就很容易面臨找工作困難的窘境。因此,許多學生為了避免碰到這樣的狀況,學習期間就積極以學生身份嘗試不同工作,從中了解自己喜歡與適合的工作,同時累積人脈,甚至還可以為創業做準備。以下介紹幾個常見以學生身份的工作/職位:
學生工(Werkstudent)
學生工是以在學期間(Vorlesungszeit)每週20小時、寒暑假(Vorlesungsfrei)每週40小時為上限。這是一種讓學生能兼顧課業並培養職場實戰經驗的最佳方式。但也因為在學期間工時不長,並不太能深入了解公司各部門及營運,不過卻可以為之後找實習或找論文題目鋪路。
實習生(Praktikum)
公司招募實習生主要分為必要實習(Pflicht)與志願實習(Freiwillig);為期4-6個月不等,有些更長。實習生與學生工最大的差別是投入程度。實習生算是全職在公司,能對公司有更深層了解,也能更確定自己是否適合該職位/方向,因此,許多學生會在碩士期間做1-2份全職實習,作為試水溫或轉正職,又或是作為轉往其他部門的跳板,這是一個通往業界的一個好途徑。有些學生甚至在實習結束後,繼續留下來做學生工,同時完成學業。
以筆者做過兩份實習與學生工的經驗來說,做學生工的責任及任務相對簡單,且時效性也比較不急迫。學生的工時數可以自行與公司協調(若少於20小時,投入程度會更低,這時可著重在學校課業)。此外,在德國做實習或學生工,並不會因為你是學生身份,而受到不平等的對待或不重視你的想法與發言;也許指派的任務不會是最艱難或是最關鍵性的,但在德國做實習,卻有一種正職的感覺,可以與組上的同事互相交流切磋,成長很多。
碩論生(Masterarbeit)
與在臺灣讀碩士比較不同的是,許多碩士生是在公司完成碩士論文的。許多公司可能有特定的主題或方向,但是公司內部員工沒有餘力完成的研究,就會提供給碩士生一個寫論文的機會。這些主題往往會在網路上刊登,但是更多是未登錄的。而這時候,如果已經在公司做過實習或學生工,相對有資訊取得第一手消息。此外,有些有想法的學生甚至會與自己公司的組員或其他部門的同事經常性的交流,產生有助於屬於自己探討的碩論主題。碩士論文是碩士生最後一門課,許多碩論生透過這方法很順利且無縫接軌的轉正,少掉剛畢業找工作的焦慮期。
以上不同的身份途徑都可以慢慢銜接至業界,這中間可以了解自我、累積人脈,和認識到各公司的型態、部門差異,找到適合自己的職位。
[畢業後往學術界]
另一種學生,在就讀碩士過程中,找到學習或做研究的熱忱,想往博士方向邁進。以下介紹因為筆者沒有親身經歷,多從同學、朋友身上汲取的經驗。
HiWi (Hilfswissenschaftler/ wissenschaftliche Hilfskraft)
筆者對於這類型職位的認知有點像是在學校的學生工。通常這類職位會招聘於某實驗室或某計畫主持人,也許是協助博士生、博後生一起完成某個專案,也有可能是某個系人手不足而招聘的。因此,擁有相似背景的經歷,較容易對該實驗室有更深入了解,或是能更熟悉該教授,能為將來在校實習或是論文(Semesterarbeit/Masterarbeit)做很好的橋樑。
實驗室生(Semesterarbeit/Masterarbeit)
以在慕尼黑工業大學為例,許多科系要求學生必須完成Semesterarbeit與Masterarbeit,前者有點類似於小論文,後者為較普遍的碩士論文。通常因為兩者皆是必修學分,許多教授會提供學生兩者機會。有些教授會把已經定好的題目公布於網路上,學生可以自行聯絡相關負責人,但也有些題目不會在網上找到,如果已經在該教授下做HiWi,較能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Semesterarbeit/Masterarbeit機會。
以上兩個在學術界常見的職位/經歷,都能為想繼續往博士路上深造的同學鋪路及拓展人脈,甚至有可能繼續在該教授底下找到適合自己的題目,繼續攻讀博士,或是能透過教授學界人脈,了解到不同地區、國家博士的專案主題,或是有更深一層學術界的消息。
總結
筆者身旁不管同學或朋友,幾乎每個人都有過上述至少一種以上的經驗,為自己在異鄉、脫離舒適圈之外的地方打拼和鋪路。同時對於公司來說,透過這些學生工及實習,是一個成本最低的方法來培育與投資未來的新人,造就一舉兩得的雙贏局面。
不管決定往學界或業界前進,不仿現在就做些準備與付出,開始修履歷、投履歷,才不會讓這目標這麼遙不可及!